中央和國家機關公車改革取消車輛首場拍賣會,在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二手車精品廳2層舉行。拍賣會現場,來自全國各地的600多人參與競拍,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和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的兩位司長來到現場進行監督。這場持續了4個多小時的拍賣會,將106輛公車盡數拍出。據此次拍賣的組織方——北京中拓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統計,拍賣的總成交價為660.9萬元,高出總起拍價274.8萬元,平均溢價率71.17%,高溢價率反映出公眾對此次拍賣的極大熱情。一些競拍者表示,拍賣價格與二手車市場價格基本持平,并無“白菜價”。(新華網1月26日)
公車改革長期牽動社會神經。一來,“車輪上的腐敗”長期吃藥不見好,百姓深惡痛絕。二來,輪子一轉,花的都是納稅人的錢,老百姓有權并希望監督錢都去哪兒了。從這個角度上說,公車改革不應“靜悄悄地進行”,而需要在公開中“動真格”,在“動真格”中及時信息公開。
1月25日下午,中央和國家機關本級取消的公務用車開始首場拍賣。自本輪公務用車改革率先在中央層面啟動、取消了3184輛公務用車后,改革后的公車存量何去何從,也引起熱切關注。以市場化手段公開處置,本身正是改革的重要一環。這一點,無論是從拍賣現場情況看,還是從輿論反應看,都獲得了普遍肯定。
公車改革不僅僅是對公務用車方式的調整改變,也是對各級領導和權力部門是否規范、合理地行使公權力的真正挑戰.有助于杜絕私用公車產生的腐敗行為。在一些機關事業單位,公車使用過程中存在大量的私用、濫用等違紀違規現象,這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一些有權動用公車的人將公務用車用于各種非公務活動,如私人慶典、探親訪友、度假旅游等,有的人還在維修、加油、繳納各種車輛費用過程中乘機揩油,中飽私囊,使公車成為滿足個人私欲的斂財工具。通過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對堵塞公車使用中的制度漏洞,促進黨風廉政建設有積極作用。
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在某種意義上是一場復雜的利益博弈,其歷經十幾年的改革實踐,目前仍在不斷探索過程中,說明這一涉及部分人切身利益的改革充滿了艱巨性和復雜性。實際上,關于公務用車的配備使用制度國家有關部門早就有明文規定,如排氣量、使用范圍等,但這些規定長期以來在一些單位一直名存實亡,并沒有得到很好貫徹執行,究其根源,是一些單位和個人不正確的權力思想作祟。因此,公務用車制度改革也是一場洗滌靈魂的心靈革命。
作者:米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