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是鐵路運輸永恒的主題,2011年年底全面推行的安全風險管理,目的正是基于確保安全生產的有序可控和基本穩定,增強安全風險的防范意識,構建安全風險的防控體系,以強化安全基礎、最大限度減少或消除安全風險。但每當有事故發生,一些單位依舊照著上級文件層層轉發,照本宣科要求下級部門加強安全工作了事,沒有從深層次上反思事故為什么發生?也沒有把別人的事故作為本單位的前車之鑒。這種和尚念經,只“談”不做的作風導致事故依舊發生。
鐵路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承擔著億萬旅客和貨物的運輸,攸關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對于鐵路200萬干部職工來說,安全的確比天還要大。安全如若不穩,必將地動山搖。
筆者認為,鐵路安全風險管理與傳統安全管理最大的區別就是在安全管理模式上,后者側重問題分析,前者更強調問題的超前防范,即突出問題管理。作為管理者,對安全生產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和問題,應該提倡多問幾個“為什么”,以有效地促使管理主體對隱藏在現象背后規律或緣由的探索;多提幾個“怎么樣”,以引起對形成安全生產頑癥過程的理性思考。沒有問題意識,沒有發現問題的“眼睛”,沒有強烈的責任心去做,去抓落實,安全管理活動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海波 一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