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令計劃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12月22日 人民網)
又見腐敗官員落馬,這只是中央反腐風暴中倒下的打老虎,更有許多“蒼蠅”紛紛落馬,如此多的官員倒在腐敗下,除了權力受不得制度的充分約束外,受不得道德制約也是其中因素。
英國思想家阿克頓有一句名言:“不受制約的權力就會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當前我們要搞好反腐倡廉工作,根本的措施就是要對權力進行有效地制約。從國內外反腐敗的經驗看,制約權力要從兩個方面著手,第一是制度制約,第二是道德制約。事實證明,要真正防止腐敗的發生,不僅需要制度的制約,而且需要道德的制約。在我國目前制度還在逐步完善的情況下,如何讓領導干部增強道德觀念,嚴格自律,廉潔奉公,自覺抵制腐敗的發生,顯得尤為迫切尤為重要。
什么是道德觀?道德觀念就是一個人在可以選擇做好事也可以選擇做壞事的時候,自覺選擇做好事,不做壞事。如果不小心做了壞事,要立即加以檢討和改正。這是一種觀念上的約束。有沒有這種觀念上的約束,表現為一個人有沒有道德的修養。古人把禮義廉恥、修身養性作為重要的道德標準加以提倡。孟子說過:“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說的就是做人的準則。《論語》上說:“吾日三省吾身。”說的就是要天天反省自己的思想行為,看看有沒有不合乎道德禮儀規范的地方。這些傳統的道德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品質,我們應該加以發揚光大。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握有權力的人有沒有良好的道德觀念,其行為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
首先,有道德觀念的人安分守己,做人做事有原則,遵守職業道德,不謀求不正當的個人利益,為人處世會守住道德的底線。而沒有道德觀念的人沒有道德底線,沒有職業道德,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為了金錢就會濫用權力,而不會有任何道德的譴責。他們把自己手中的權力當作謀求個人利益的資本,爭名于朝,爭利于市,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其次,有道德觀念的人會有良好的法制觀念,遵紀守法,不會去做違法亂紀的事情。沒有道德觀念的人相信權力大于一切,利令智昏,為了個人利益而置黨紀國法于不顧,胡作非為,貪贓枉法,認為權力可以凌駕于黨紀國法之上。這樣的人缺乏基本的法制觀念,沒有最起碼的道德約束,不遵守游戲規則,為達到個人的目的而不顧損害他人的利益或者國家的利益,將黨紀國法踩在腳下。
第三,有道德觀念的人有生活的信念,有上進心,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他們誠實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勤奮工作。而沒有道德觀念的人沒有生活的目標和信念,一切以個人利益為轉移,有奶便是娘,眼睛里只有權力和金錢,權錢交易,權色交易,吃喝玩樂,醉生夢死,思想頹廢,沒有起碼的羞恥之心。
由此可見,培養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道德觀念和道德情操,是當前黨風廉政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這與加強領導干部的黨性修養是完全一致的。這是因為要求領導干部加強黨性修養,其中的重要內容就是要培養領導干部具有健全的人格、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從而樹立良好的作風,以身作則,為廣大干部和群眾作出表率。而有了良好的道德觀念,就會有良好的心態,就能夠慎欲,不會為名利所累,這樣就會在遇事之時泰然,得意之時淡然,失意之時坦然,就能很好地克制自己的欲望,守住清貧,耐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就能夠慎微,想想自己要做的事,符不符合要求,符不符合規定,違反不違反紀律,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形象;就能夠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時刻牢記自己的身份和責任,任何時候、任何場合、任何情況下都不超越黨紀國法的底線;自覺把權力置于人民的監督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