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全國組織部長會議指出,要從嚴治吏、從嚴選好管好干部。由“從嚴選拔任用干部”,到“從嚴選好管好干部”,這是中央“嚴管干部”信號的再次釋放。把會議精神貫徹落實好,把好干部真正選出來,關鍵是要落實好中央精神,嚴格管理干部隊伍,讓好干部越來越多,為選拔、任用干部打好基礎。(新華網 12月27日)
“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習總書記精辟闡明了好干部“20字標準”,描摹了好干部的生動形象,賦予了好干部新的時代內涵,是新時期干部的實踐準則和奮斗方向。筆者認為,簡而言之就是把總書記對好干部的闡述概括起來:是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干部當得好不少,其中主要的一條,就是為群眾解決了多少實際困難,謀了多少福。只有心中裝著百姓,為百姓辦實事,才能順應群眾期盼,成為群眾的知心人。怎樣才能不作秀,不?;茏樱咽虑檗k實,辦在咱老百姓的心口上?關鍵就是善于聽民聲,問問老百姓到底需要什么,這也是我們黨做好群眾工作的源泉。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經誤者在諸子。”工作開展得怎么樣,哪些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群眾感受最深,也最有發言權。一名好干部,真正為人民服好務,就必須在工作實際中廣泛傾聽民聲、吸納民意、尊重民意,才能使決策群眾實際需要。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們一些領導的決策與多數群眾的需要并不相符合。究其原因,就是脫離了黨的群眾路線,沒有把人民群眾真正當成主人。作為領導干部,存在缺乏重民意、聽民聲的觀念和習慣,表面上為群眾解決問題,骨子里是習慣性地以自我為中心,桌子一拍就決策,不問問老百姓到底需要什么,結果制定出來的辦法脫離實際,離群眾的實際需要差十萬八千里,這樣的干部算不得好干部。
怎樣才能成為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善于聽民聲。黨員干部們只有深入基層,深入到群眾中去,設身處地的了解群眾之疾苦,傾聽他們的現實需求,才能帶著感情去為群眾謀發展,謀利益。也只有多聽民聲,才能真正了解人民的呼聲和訴求,決策才會更貼切群眾,少脫離實際,不走彎路,為他們解決更多的實際困難。
以“三嚴三實”為標尺,爭做好干部,就要切實履行職責,俯下身子,聽取民聲,為老百姓解決好實際困難,不斷強化政民的血肉聯系。也只有這樣的好干部,才能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