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瀘州市納溪區在“走基層”活動中,抓住農村開展秋收秋種的關鍵時節,從區鎮兩級機關派出1000多名黨員干部,深入田間地頭,指導幫助農戶搞好秋收秋種,謀劃增收路子,把教育實踐活動的課堂擺進田間地頭,讓農民群眾得到了“看得見”的實惠。(四川文明網 11月29日)
納溪區廣大黨員干部從辦公室走出來,從文山會海中走出來,深入轉變作風,進村入戶,了解群眾在秋收秋種中想什么、盼什么、缺什么、需求黨員干部做什么。全區派出了70多個區級部門包村助耕,抽派黨員干部組成了12支黨員干部秋收秋種服務隊,采取定點、聯片、包干等方式,讓黨員干部給農戶當“科技保姆”。黨員干部通過舉辦院壩會、技術交流會、現場培訓會等形式,把“技術課堂”直接擺在田間地頭,手把手地指導技術,面對面地幫助農戶分析市場行情
領導干部下基層,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基礎。人民群眾是歡迎黨員領導干部走進基層,到群眾中去。但歡迎的是實實在在的調研,是以解決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提供群眾需要最迫切的服務、改進群眾最不滿意的工作為目標的調研。而對這種勞民傷財、瞎折騰的調研方式,只會給基層增加負擔,人民群眾向來是不會歡迎的。
首先是不歡迎擺大陣勢。一些領導干部下基層,不是想方設法為群眾辦實事,而是喜歡擺架子。他們下基層,當地一定級別的干部必須到邊界迎送,甚至要求重要路口要實行交通管制,否則的話就是“不敬”,就要擺臉色,訓人,拿“工作”說事。
其次是不歡迎吃吃喝喝喝。有些干部熱衷下基層,自己解決不了什么問題,卻總喜歡往下跑,這些干部往往是懷著“難得浮生半日閑”的心態下基層的,吃吃喝喝,拉拉扯扯,走走看看,打打“工作麻將”,豈不知自己倒是休閑了,基層的同志鞍前馬后地伺候,賠下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最后還得花大把公款為其買單。
原國家領導人胡錦濤總書記在各種場合多次強調,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不折騰”其實也是各級領導干部下基層必須要遵守的準則。折騰的時間多了,既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做工作的時間也少了,就不會受到群眾的歡迎,又怎么能樹立黨員干部的好形象?x
姓名:頑石

